发布时间:2020-05-22 09:50:02 浏览: 次
近年来,随着再电气化进程加快、新能源高比例接入、储能规模化应用、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深度融合,电网的物理特性、运行模式、功能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。加快构建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、以新一代电力系统为基础的能源互联网,是提高能源资源配置效率的迫切需要。
尤其是伴随电力改革及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,新能源、分布式电源、电动汽车、储能装置快速发展,终端用电负荷呈现增长快、变化大、多样化的新趋势,未来电网的投资重点将逐步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,更加偏向于配、用电侧。这也为输配电设备企业带来机遇,特别是一二次设备融合的企业。
“电网与用户的互动性大为增强,传统模式下用户仅为电能接收者和使用者,但随着需求响应、智能家居和分布式电源的发展,未来电能和与之伴随的信息流将在电网和用户之间双向流动,这就要求电网变得更加柔性,具有可控性、可测性。我们的系统保护实验室基于数据分析、建模,实现了一二次系统实物硬件在环仿真模拟,有力支撑我国电力安全生产调控运行核心技术、装备研发和人才培养。”
事实上,配电网智能化数据分析和管理是关键。近年来,我国正在加强配电网智能化数据收集以及处理方面的科研与建设,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。例如前不久,在江苏常州投运的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。该主站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处理由百万量级提升为千万量级,由单一的I区采集转变为多区、多源数据采集,由集中式应用服务转变为海量数据平台服务架构等技术突破,满足了配电网的运行监控与状态管控双重业务需求。